陈延斌:学习贯彻《条例》 奏响和谐新曲

发布时间:2023-05-08 11:10 来源: 宜昌市信访局

《信访工作条例》实施一年来,宜昌市信访局认真当好学习的组织者、宣传的推动者、贯彻的执行者,牢牢把握工作职责不变、对象不变、内容不变、情怀不变,迭代思维理念、创新方式方法、优化路径举措、根治环境秩序,依法依规、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,构建新格局,掀开新篇章,开创新局面。


一、迭代思维理念,让信访工作提站位、有高度

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、打造世界级宜昌,是省委赋予宜昌的“考题”,也是做好新时代宜昌信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中心大局。市信访局自觉站在讲政治的高度,站在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的高度,站在以高质量信访工作助力宜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,把信访工作放到全市中心大局中来审视、来考量、来推进,找准服务中心的切入点、结合点、发力点,发挥作用,彰显作为。自觉做清醒人、明白人、局中人,主动参与全市共同缔造、“330”三峡国际人才日、灯火晚会、“宜马”等重大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体育活动信访保障工作,广泛收集民情民意,为市委决策提供依据。树立高手在民间理念,认真倾听各方面的声音,汲取群众智慧,改进信访政务服务,擦亮叫响“群众之家”品牌,促进宜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、发展战略落地见效。坚定为民初心,强化使命担当,研究解决信访人合理诉求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二、创新方式方法,让信访工作接地气、有温度


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,必须坚持群众路线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“沾泥土”“带露珠”“冒热气”。市信访局坚持领导带头、以上率下,坚持深入基层、调查研究,坚持“三有推定”、下访接访,视来访群众为亲人,把群众诉求当家事,让信访成“心访”,让信访不“新访”。真情换真心,真行促共赢。去年以来,市信访局共收到群众赠送锦旗15面,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,做信访,安的是人民的心。


三、优化路径举措,让信访工作上水平、有宽度

坚持问题导向、求解思维,以《条例》为遵循,追根溯源,补短板、强弱项、促提升。把强化源头治理作为治本之策,扎实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三年行动,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,推动基层健全信访工作机构、完善制度机制、构建责任体系、强化力量保障,筑牢化解信访矛盾第一道防线,

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和谐因素,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。以信访工作示范县(市、区)创建为抓手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推广运用先调后导两步工作法,让一切信访问题实现都先坐下来商量,一切信访矛盾都可以坐下来调解,在商量调解中定纷止争。指导村(社区)各类队伍力量在最前沿搭建矛盾排查化解平台,以“就地评、群众议、现场办”的形式及时主动干预处理,探索以一定方式让社会组织、本地威信高的群众代表或党员有偿参与矛盾处理,真正做到凡是有利于信访工作的力量就要团结,凡是有利于信访工作的措施就要加以运用。


四、根治环境秩序,让信访工作增效能、有力度

扭转信访工作“倒金字塔”现象,建立和谐的信访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,根源在于破除信访人“信上不信下”“信访不信法”“唯利不唯理”的思想认知。以条例落实年为契机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力度,做到既教育人、引导人、启迪人,又尊重人、关心人、理解人,扩大受众覆盖面,提升信访工作的科学化、规范化、法治化水平。强化为民服务意识,运用信息技术手段,加大“互联网+信访”建设力度,大力推行“一县一码”,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,搭建起群众“家门口”的信访服务网络,使网上信访成为群众信访主渠道,跑出信访工作“加速度”。坚持信访工作流程、化解并重,形成全过程、全周期闭环,杜绝“案结事未了”,信访案件办理空转。坚持“三到位一处理”,大力推行“信访终结退出+信用管理+依法处置试点。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优势,促进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、紧密配合,形成依法维护信访秩序的合力,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秩序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