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家乐:坚持以“五加促五新” 推动《信访工作条例》落地见效

发布时间:2023-05-15 10:09 来源: 襄阳市信访局

去年以来,襄阳市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《信访工作条例》为新起点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、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,着力在加强党的领导、深化制度改革、夯实基层基础、加强源头治理、提升专业能力上下真功、出实招,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底板更牢、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。


一、抓实“党建+信访”,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。

紧紧抓住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这个关键,压实“四级书记抓信访”主体责任,确保《条例》高位推动、高效落地。去年5月以来,市、县两级党委常务会议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信访工作39次。截至去年底,市、县、乡三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实现全覆盖;县级以上党政干部累计接访下访2605次,解决信访事项3389 件。今年以来,市委将信访工作列为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单列项目,推动信访工作与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一体谋划、一体部署、一体落实;市委督查室、市政府督查室建立信访工作大督查制度,对条例执行情况、涉访重大矛盾化解情况等开展联合督查;市委组织部安排在市委党校学习的46名乡镇党委书记、市直部门科长到信访部门观摩学习,促进“关键岗位”发挥“关键作用”。

二、抓实“宣传+信访”,树立信访为民新形象。


站稳群众立场,善用群众视角,做到宣传条例为人民。宣传部门将条例纳入各级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,带动各级领导干部、信访干部到校园、到单位、到村社开展专题讲座300多场次。各级各部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条例上门,枣阳市录制依法文明信访专题片,引导群众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;谷城县编写“快板书”,拍摄微电影《践为民之责拓安民之道》,群众听得津津有味,看得频频点头;襄州区用“三字经”浓缩条例核心内容,传唱至浩然故里家家户户;市委党校不仅邀请信访局长讲条例,还安排参训的信访干部在公开课上作交流发言;市司法局、市文明办将条例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入户宣讲行动,与居民面对面解疑释惑。市、县两级融媒体联合信访部门到一线、到实地,挖掘信访故事,传播信访文化,推动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《法治日报》《湖北日报》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我市信访工作经验16次。

三、抓实“数智+信访”,释放信息支撑新动能。


坚持以投诉便利化、办理规范化为导向,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“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、利益协调、权益保障通道,完成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”的要求落到实处。整合政务服务“一网通”、公安“情指行”和村社网格员“移动探头”等综合信息平台资源,按照“快、早、好”的要求,深化全方位、无死角的矛盾纠纷排查,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、调处在萌芽状态,做好“家门口”的群众工作。宜城、保康推行“网上帮你访”服务,在每个村(社区)推选2-3名信访代理员,通过上门揽矛盾、平台搜矛盾、组织交矛盾等多渠道、多途径收集案源,本着自愿原则,帮助群众在网上表达诉求,全程跟踪服务,直至“事心双解”。全市信访系统去年69月开展以学好条例、用好湖北省智慧信访系统为主题的“百日大练兵”行动,大大提升了信访工作信息化、规范化水平。

四、抓实“平安+信访”,落细压茬化积新举措。


全市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,9个县(市、区)高标准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,市委政法委对45个涉法涉诉类信访问题建立定期销号制度,市纪委监委、作风办、信访局对15个涉房积案化解工作开展联合督查,市信访联席办、信访局督促1750件重复信访事项、35名市“四大家”领导和法检“两长”包保的70件信访积案按期办结。今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将群众反映强烈、风险隐患较大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列为重点任务,由4名市委、市政府领导同志牵头,逐一破解。市信访联席办组织开展“一线三包”活动,推动市、县两级“四大家”领导包联系点、政府领导包行业、党政领导包疑难案件工作机制,深入一线接待群众、会办问题、化解矛盾。

五、抓实“纪检+信访”,创建监督执行新机制。


条例围绕谁来监督、怎么监督,追谁的责、怎么追责,构建起包括监督责任、监督机制、责任追究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监督体系和问责体系。这既是推进信访工作的亮剑利器,也是规范各级信访部门及信访干部工作的钢规铁律。去年以来,市纪委监委机关、市信访局建立突出问题协同解决机制,市信访联席会议制定信访工作责任清单、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,切实将信访工作明责于文,推动各级干部对信访工作立责于心、履责于行,明确对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问责于人,先后有1个区、3个乡镇被纳入重点管理3个月,9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被约谈,5名县级干部、20余名科级干部受到组织处理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附件: